你,想到了么?皇冠钻石失窃案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二十世纪初,某博物馆正在展出着一项中世纪的皇冠,皇冠上有一颗亮晶晶的钻石格外醒目,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对这颗钻石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这个特殊的展品也是严加看护,但不巧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皇冠上的钻石不翼而飞...... 博
合成钻石这一概念,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近几年,随着戴比尔斯、施华洛世奇等众多知名珠宝品牌纷纷涉足合成钻石领域,合成钻石这一浪潮也愈演愈烈。当然,这一切无不依托于愈加成熟的合成钻石技术。

CVD法合成钻石生长过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宝石之王」钻石当然也不是那么好“造”的。回顾合成钻石的发展史,可以说也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缩影,其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无数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
早期探索:钻石的本质是什么?
- 17~18世纪
钻石的人工合成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科学家们尝试探索天然金刚石(钻石的矿物名称)的化学成分。17至18世纪,为了弄清金刚石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们做了大量测试,不断接近“真相”。
- 1675年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得出“金刚石是可燃的”这一结论。
- 1772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发现燃烧金刚石所得的产物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了金刚石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1796年

Smithson Tennant
英国史密森·滕南特(Smithson Tennant)率先发现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为人工合成钻石的探索开启了一扇大门。
合成试验屡屡失败:哪条路才是对的呢?
- 19~20世纪
近200年的时间里,钻石的合成也鲜有进展。毕竟天然钻石是在地表以下一百多公里深处,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下产生的。而在系统的热力学知识成型以前,科学家们的试验自然是困难重重。虽然众多试验均告失败,但其中有几位科学家影响重大,为后来的合成钻石技术提供了方向。
- 1880年左右
苏格兰化学家汉纳(James Ballantyne Hannay)采用将碳氢化合物、骨油与锂的混合物密封在坚固的铁管中,并在炉中加热数小时以析出晶体的方式来制造钻石。在80余次的试验中,大多数铁管都爆炸了,只有个别幸存,而在残余物中发现了一些很像钻石的结晶物。这些结晶物后来被提交到了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1943年,在汉纳逝世11年后,通过现代X射线衍射技术证明了这些结晶物就是钻石。但此后,用他记录的方法再没有人成功制造出钻石,科学界对这些钻石晶体的来源和汉纳的可信度也争论了数十年。但是,汉纳的方法为钻石合成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即在人工条件下创造高温高压环境有可能生成钻石。
- 1894年
法国化学家莫桑(Ferdinand Frederick Henri Moissan)采用了跟汉纳类似的方法,他用电炉加热碳坩埚,使里面的碳和铁溶解并且饱和,然后将其迅速冷却,产生很高的内压,从而析出结晶物。这种方法曾被大多数科学机构所接受,曾一度成为20世纪前30年代许多化学教科书中的经典教学案例。但莫桑的试验产物没有被保存下来,无法证明是钻石,后来有人重复进行该试验,也只有碳化硅产生。
而莫桑的家人则认为,莫桑的助手为了终止他的不断试验,将一颗天然钻石放入了装置中。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莫桑博士的试验结果究竟是怎样的,他都是珠宝界应当记住的科学家。1894年,莫桑博士在一些陨石中发现一些碳化硅颗粒特别明亮很像钻石,但地球上从没发现过此类物质。1905年,为了表示对莫桑博士的尊敬,这个新矿物被命名为Moissanite,也就是如今市场上所称的莫桑石(合成碳化硅)的天然对应物。
- 1947年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布立基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进行过合成钻石的试验,虽然失败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布立基曼已经接近了合成钻石的临界限。他发明的自密封加压装置—带压(Belt)装置,压力可高达40万大气压。后来他公开发表的D-G相平衡图,解决了合成钻石需要超高压高温的理论问题。
钻石生长理论和高温高压技术的不断成熟,昭示着合成钻石只差临门一脚了。
曙光:成功是不断探索的结果
- 20世纪
20世纪开始,由于钻石优越的性能,工业级钻石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钻探等各领域。需求量的攀升和自然资源的紧缺,使得各国开始大力开展钻石的合成探索试验。
*Tips:金刚石消耗比曾一度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 1954年左右
在历经4年试验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采用高温高压法和压带装置成功合成了钻石。并在1958年开始销售合成钻石,短短一年内产量就达到75万克拉。
当然,通用电气公司并不是合成钻石领域的独行者。1953年,瑞典工程公司(ASEA)就采用压力球装置成功合成了40颗钻石小颗粒(直径约0.5mm)。由于合成出的晶体比预期的要小,ASEA尝试改善实验条件以期获得更大的晶体,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公开发表。而正在此时,通用电气公司公布了他们的合成成果。
- 1963年
北京通用机械研究所和地质科学院在采用两面顶压机试验成功,经郑州磨料磨削研究所及地质科学院的分析测试,确定中国第一颗合成钻石于1963年12月6日诞生。
疫情当下,培育钻二月份出货仍暴涨60%
《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前日报道,虽然新冠疫情对苏拉特的天然钻石加工行业造成了重大打击,但培育钻石的出口却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上升(注:苏拉特是印度乃至世界最大的钻石切磨加工基地,生产全球90%以上的成品钻石)。 根据GJEPC(印度宝石及珠宝出
各国成功合成钻石的时间

尽管各国合成钻石陆续成功,但由于总带棕黄色调,所以长期仅供工业用途。

早期合成钻石带有浓重棕色调(左HPHT法,右CVD法)
- 1971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培育出了第一批达到珠宝级别的高品质合成钻石,但制造成本高昂,很难进行商业化推广。
- 至2007年
此后科学界又不断改善技术,使合成钻石更大、更好也更便宜。越来越多公司加入其中,成功制造出了出了黄钻、粉钻等彩钻。至2007年,彩色合成钻石技术已较为成熟,成为物美价廉的珠宝替代方案。

合成钻石,颜色等级艳黄色
虽然彩钻已经足够美丽,但各大合成公司和科学家们都坚持朝着最终目标努力——合成出宝石级的无色钻石。
- 2012年
Gemesis公司宣布掌握了IIa型无色钻石的合成技术,可谓合成钻石技术的重大突破。毕竟IIa型天然钻石也仅占目前世界天然钻石产量的2%不到。
- 2015年
宝石级合成钻石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市场化的诱人前景,吸引了许多传统珠宝商加入其中。2015年12月,美国最大的珠宝制造商Stuller开始销售合成钻石。
- 2018年5月
2018年5月29日,戴比尔斯对外正式宣布推出全新的合成钻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无色、粉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合成钻石将统一以每克拉800美元的价格出售。

- 2018年7月
2018年7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最新发布的珠宝指南中,对使用了62年的钻石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天然”二字。允许使用“培育”(Culture)一词作为前缀用于实验室生长的钻石。这标志着人们对人工合成钻石的认可和接纳。
- 2019年
从2019年7月1日开始,GIA实验室生成的钻石报告和鉴定报告不再使用“合成”一词,而采用“实验室培育钻石”等词汇。
GIA实验室在合成钻石腰围上的标记字样
- 2020年
2020年1月的巴黎高级时装周上,施华洛世奇公布了首批实验室合成彩钻,涵盖了16种颜色,其中包括了红色、橘粉色、青绿色等天然钻石中罕见的色调,但价格尚未公布。

施华洛世奇实验室合成彩钻
如今,合成钻石大规模进入市场已成必然趋势。但因为价格、稀有性的差异,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受众和定位已逐渐分化,显现并头发展的苗头,而这无论是对行业还是消费者都是喜闻乐见的良好趋势,毕竟让科技服务于大众才是合成钻石技术的初衷。
— THE END —
作者介绍:潘彦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硕士,英国皇家宝石协会珠宝鉴定师(FGA)。现任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检珠宝培训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钻石、彩色宝石及玉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授课风格生动亲切、深入浅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
本文源自头条号:国检珠宝培训中心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克600万美元,这个硬度是钻石40倍的物质是建造飞船的最好材料!
人类的终极梦想有哪些?有人说是“人人如龙,长生不死”,小编认为这个不现实,小编认为人类的终极梦想就是实现星际旅行。当我们拥有了这个技术后,就代表着宇宙深空无穷无尽的能源可以任我们索取,我们将不再拥有生存危机。 可是想要前往星辰大海,想要实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70799.cn/?id=317
- 转载请注明: 钻石人生 于 99钻石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