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供不应求 人造金刚石行业迎来新机遇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本报记者 肖艳青 力量钻石(301071.SZ)上市首日大涨11倍,备受投资者关注。随着天然钻石产量的下降,加之消费需求增长,培育钻石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关人造金刚石企业也迎来发展新机遇。 需求旺盛 培育钻石供不应求 随着传统珠宝商戴比尔斯、施华洛世奇
他将代销的珠宝私自典当,所得款项用于还贷及个人生活开销,并多次采用“以新赎旧”的方式掩饰其犯罪行为,直至3颗钻石无力赎回……近日,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被告人李某提起公诉。
图片来源:东方IC
一而再再而三,他来借钻石
被害人张某是某钻石交易公司的员工,该公司平时主营业务是钻石批发和代销。据他回忆,今年1月底,自称也是做珠宝生意的被告人李某来到他们公司,称其现在手上有客户要买钻石,需要向他们公司借货。
钻石借货是公司与公司间的行为,按照正规流程,李某需要出示营业执照等证件,还要在代销协议上盖章,可是李某一样都拿不出。但张某等人看李某表现得很真诚,便还是与他签订了钻石代销协议,约定几天后交款。

图说:李某与被害人签订的合同。闵行检察院提供
张某等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某拿到钻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钻石典当,所得钱款用于还贷及个人开销。他以卖给客户的名义将第一颗钻石部分款项转给张某等人后,又以签订代销协议的方式向张某等人借了两颗钻石。
钻石真的存在骗局么?浅谈四大贵宝石
哈喽,大家好!今个儿咱继续聊聊女人的最爱珠宝~! 提到珠宝其实好多能聊的东西,今天就聊聊宝石业的四大支柱,也是传统业界公认的贵宝石。 钻石 “A diamond is forever”这句广告词是珠宝大王戴比尔斯在1939年所用的广告词。1993年DTC通过香港的奥美广告公
无独有偶,今年3月,李某以代销名义问另一被害人谢某借了2颗钻石,价值34万元,双方签订借货协议后约定在一周内结清货款。过了几天,李某说其中一颗钻石要卖掉了,等卖掉以后再跟他结清货款,并且又借了一颗价值65万元的钻石,还是像第一次一样给了谢某承诺,而李某屡屡信誓旦旦地打包票也让谢某觉得他的钻石卖掉肯定问题不大。
所以这些钻石真的成功卖掉了吗?没有!
再而衰三而竭,骗术终被揭
李某究竟为何需要频繁借钻石呢?原来为了渡过资金周转困难,李某自今年1月至4月3个月期间共9次典当珠宝首饰,拆东墙补西墙,不断以新赎旧。“我会把借过来的钻石拿去短暂抵押,典当出来部分资金,用于还债,当我资金充裕或者是再借到钻石后再去抵押,然后赎回之前抵押的钻石还给别人,我以为不会被发现的。”到案后李某如是说。
这种空手套钻石的手法,也成功骗过了受害人,直到李某第三次与张某签订代销协议后,一直未收到销售款,也未收回钻石的张某一行人就去到了李某的店里,质问他为什么不给钱也不和他们联系。一开始李某谎称把钻石给了客户,该客户没有把钱给他,但让他报客户的住址及提供聊天记录时,李某都回答不上。
眼看再也瞒不下去,经过了一番“挣扎”,李某终于承认了代销的钻石被他典当了,钱也被他用掉了,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无力赎回典当的钻石而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交付款项,其实根本没有能力履行代为销售的合同义务,同时李某也用了同样的骗术欺骗被害人谢某。
经审查,由于李某退还了被害人部分钻石,本案中尚有3颗钻石经李某典当后由被害人自行赎回,李某典当钻石共获利60万元,除去其退赔金额,涉案金额达54万元。
闵行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54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涉嫌合同诈骗罪。
通讯员 姚缘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本文源自头条号:新民晚报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钻石是如何生产的?让我们走进全球最大砖石矿,目睹砖石生产过程
西伯利亚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之一,这是地球上最深的人造洞之一,它有1722英尺深直径3900英尺,,这个钻石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从太空中看到,但在过去的15年里这个矿被过度开采,目前露天开采已经进入停滞并随时有塌陷的危险,但地下采矿仍在继续,在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70799.cn/?id=2464
- 转载请注明: 钻石人生 于 99钻石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