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钻石,统治地球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38年前的一个冬夜,北京寒风凛冽。 位于北京城区的通用机械研究所,灯火通明。此刻,王光祖和他的同事们,正拿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金刚石,在实验室的玻璃上划试。 这是一项保密级别为“绝密”的科研项目,代号“121”。北京的研究所提供生产设备和试验场地;郑
从“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到“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再到“钻石恒久远,一颗不值钱”,人类科技把商业炒作的神话给无情的击碎了。

我国从1963年制造出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以来,历经了近6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大人造金刚石生产国及出口国。2018年我国年产金刚石160亿克拉(这大概已经不太适合用克拉这么小的单位了),也就是3200吨,占全世界的90%以上。
当年说要“永流传”的戴比尔斯曾经炮轰中国人造金刚石,而如今也开始推出人造钻石品牌了。其实不光是戴比尔斯,还有施华洛世奇,是的,就是那个把人造高纯度玻璃当作水晶卖的那个奢侈品珠宝品牌施华洛世奇(你交智商税了没有?!)。

人造的钻石跟天然的钻石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没什么不同,其实就是同一种物质。而人造的钻石纯净度轻易地超过常见的天然钻石,这是为什么钻石日渐衰落,跌下神坛的原因。
相比起钻石的市场价值来说,黄金的保值性要稳定得多,因为没有人造黄金来冲击天然黄金的市场。我们既然能人工制造钻石,那么能不能进行人工制造黄金呢?

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人工制造钻石和人工制造黄金,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钻石本身的成分是碳元素,跟我们常见的石墨、木炭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因为原子排列组合的结构不同才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假如木炭是水,那么钻石就是冰,区别就在这里。
怎么区分钻石与仿钻?
上篇我们说到真钻与假钻,今天来告诉大家怎么简单区分真与假。 我们回顾一下钻石与另外两种石头的各种参数,这些数值有些可以直接反映宝石的表面: 钻石 莫桑石 合成立方氧化锆 折射率 2.417 2.648—2.691 2.15 双折射率 均质 异常双折射 0.040 均质 色散 0.0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通过改变碳原子的排列组合结构,就可以把石墨、木炭变成钻石。所以,本质上我们并没有制造出一种新的元素,还是在用一种炭制造另一种炭。
而制造黄金则不同,传说中的“点石成金”则指的是把另一种化学元素转变成金元素,这跟制造钻石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转变是直接改变了元素的原子核本身的组成成分,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不是单纯改变原子之间的排列组合结构,不是把水变成了冰,而是变成了油。

多年前,某轮子教的祖师李大仙曾吹嘘,他一发功将密封在玻璃试管里的铝变成了黄金,并且经过中科院的检验。中科院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无缘无故被泼了一身屎,不得不出来大力辟谣。
那么能不能用廉价的元素来人工制造黄金呢?理论上是可以的。通常科学上把化学元素依据其稳定性分为放射性元素和稳定元素两类。其中,放射性元素就是自主地通过衰变的方式变成其他元素。比如常见的放射性铀元素衰变后最终会成为稳定的铅元素。
同样,我们也可以依据自然衰变的原理对元素进行人工衰变,将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对原子进行人工轰击,也就是常说的粒子对撞机(就是前阵子杨振宁和王贻芳争论得轰轰烈烈的那个玩意儿)。

然而,对于稳定元素来说,要将其进行人工衰变成为另一种元素是十分困难的,不但需要极大的能量,效率还十分低下。而且,所需要的设备如加速器,对撞机等都极其昂贵,这本身就要超过黄金的价值的N多倍,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没人去“点石成金”!
本文源自头条号:明月雁归来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客户生命周期:这才是金伯利钻石的营销战略原点
在每一个行业,品牌都是一个生态圈,按照行业地位,大致可以分为头部品牌、腰部品牌和底层品牌。在生态圈不同位置的品牌,其营销战略原点(即出发点)是不同的。 底层品牌的营销战略原点:洞察行业机会和根据地市场的巩固和维护。即微观洞察,找到并牢牢抓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70799.cn/?id=2163
- 转载请注明: 钻石人生 于 99钻石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