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钻石莫桑石锆石高碳钻这些所谓天然钻石的替代品到底是什么?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咱们先说合成钻石,合成钻石确确实实也是钻石,它是人们通过化学气相淀积法或者高温高压法制造出来的合成钻石。有人说它跟天然钻石没有区别,其实这是不对的。在实验室或者鉴定中心能够轻易的分辨天然钻石和合成的东西,目前来说合成钻石的成本并不低,它于同

Didier Backaert(右一)
业内资深专家 Didier Backaert 近期在一次有关非洲钻石的视频会议中表示,虽然培育钻石发展得很快,但其市场需求的驱动,目前基本靠的是零售商的推动,而不是消费者的接纳。
这一个观点会让一些业内人不满意,但 Backaert 的身份不允许他随便发表意见。Bachaert 是业内顶级经销商 Bonas Group 的高级市场顾问,也是责任珠宝委员会(Responsible Jewellery Council)的董事。
很多人不知道 Bonas Group 的地位。关于这个集团,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提及。Bonas Group 的历史,几乎和戴比尔斯(De Beers)一样悠久,有140余年。作为钻石行业的第一批元老级企业之一,Bonas Group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经销商之一、戴比尔斯看货商、钻石咨询顾问公司。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Bonas,恐怕钻石行业很难度过历史上那些极为麻烦的时期。


图源:Bonas Group
所以 Backaert 的这个发言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他明确指出,今年的培育钻石总输出大约在450万-550万克拉左右,天然钻石的总输出大约在1.35亿克拉左右。回顾2013年,两者分别为30-35万克拉和1.24亿克拉。
所以,培育钻石近几年的增长相当迅猛。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需求继续增长的话,那么产量还会上一个新台阶”。
只不过,按照Backaert 的观点,这种“继续增长的需求”,也许大部分并不源自终端消费者的“主动购买”,而是零售商在“全力推进”。

图源:Bonas Group
但是,“从现在的国际情势来看,培育钻石的需求主要驱动力来自零售商,而不是消费者。”
Backaert 谈到了美国(目前培育钻石零售发展最好的市场):现在全美大概有5000家零售商(线上+线下)正在销售培育钻石珠宝。“培育钻石B2B的价格比天然钻石便宜20%-40%左右,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由于缺货的关系,培育钻石的价格有一定的上涨。”

彩色培育钻石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市场上常见的培育钻石大多为白钻,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彩钻制作技术趋于成熟,那么这种彩色培育钻石的颜色具体怎么来的呢? 红色培育钻石包含粉紫 粉 橘粉 红色 它们的颜色成因都在于钻石生长结束后通过辐照和低温退火进行了处理。 黄色培育钻石包含褐色 褐
目前培育钻石的切割抛光工作基本在印度和中国进行。以色列、泰国和俄罗斯也加工一部分培育钻石成品钻。Backaert 说,印度大概一共有60万家钻石切磨工厂,其中3000-5000家在切割培育钻石。
Backaert 还说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观点:
“现在,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在共享同一个流通管道。我们需要在供应链层面上将两者区分开来。”

图源:Bonas Group
从一定程度上讲,Backaert 的观点,代表了钻石行业内一批顶级公司的想法。他的说法有两个背景原因:
(1)从消费者的层面看,对培育钻石的理解还是普遍模糊的,甚至是有偏差的;
(2)从经销商的角度看,经营培育钻石的利润率远高于天然钻石,所以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候”偏向前者。
Lightbox、Vrai、Signet……无论是背靠厂家还是背靠原有的市场规模,大家都在使劲儿推培育钻石。而消费者真正能接受到什么程度,现在还缺乏一些具有说服力的零售端数据。

图源:Bonas Group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就像很多新事物刚刚推出的时候那样,一开始都需要经销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去使劲儿地push,等消费层面理解并接受之后,再尝试着pull。push 和 pull 的协同努力之下,新产品才会真正在下游市场扎根。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祝各位小伙伴好运。
Diamond Spectator
本文源自头条号:钻石观察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ndira:致力于低价培育钻石珠宝
昨天,纽约出现了一个新的培育钻石珠宝品牌,名字叫Indira。这个牌子很有意思,它并不像很多珠宝品牌那样喜欢采用大颗粒、18K或14K金等材料来“提升档次”,而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开发小颗粒培育钻石的银饰品,制作“适合日常佩戴的低价珠宝”。 CEO Mohit Meh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70799.cn/?id=1410
- 转载请注明: 钻石人生 于 99钻石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