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花200租块地,接连挖出两颗钻石,其中一颗价值500万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许多人都希望一夜暴富, 不过这样的概率实在很小。 印度一名男子的好运气让人羡慕,他花费200卢比(约合人民币19元)租了一块地,结果接连挖出两颗钻石,其中一颗更是价值5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7万元)。 据媒体7月22日报道, 印度一名矿产资源部官员7月21日
(如是我闻)

在知识的天穹下,每个人不过都是井底之蛙,没有例外,但井口的大小和拓展井口的欲望造就出人生的不同。
比如钻石很高冷,很迷人,也很无用,偏偏卖得比我们生活所必须的东西,比如水,贵出无数倍。当你开始追求奢侈品,并且乐在其中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钻石和水的悖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约翰·劳(John Law)提出来的,后来被亚当·斯密引入《国富论》,从此广为人知。生命离不开水,但水很便宜,钻石几乎没用,但贵得惊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经济学家们对这个悖论给出过各种解释。

水的价格在极端情况下当然也可以很贵,比如当你被困在沙漠中心的时候。
不仅是水,在极端情况下,就连空气也会变得很贵。《国富论》提到过开采银矿的成本:矿坑挖得越深,供应新鲜空气的费用就越高。只不过斯密并没有把这件事和上述悖论联系起来。至于钻石为什么值钱,简单来说,人们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和奢侈享乐之外,还需要“炫耀性消费”。
所以,钻石和水并不构成悖论,道理很简单:
第一,供求关系决定一切;
珠宝“潜规则”,你的钻石真的值钱吗?
图片来源/每克拉美品牌官方微博 说到宝石,那就不得不提“霸气女王”张雨绮了。前不久,张雨绮的一句“一克拉以下的钻石是碎钻,不值钱的”出现在了各大话题排行榜,从而引起一众网友的疯狂热议。很多网友用自嘲的方式表示“贫穷限制了想象”,也有一些业内人
第二,价值是主观的。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不但是经济学最核心的脉络,同时也是我们理解社会变迁最应该抓住的主线。

《国富论》和《有闲阶级论》讲出了最本质的经济原理。前者从社会角度讲,后者从心理角度讲,两者相辅相成。《国富论》指明了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式,但我们竟然发现,那些老牌的自由经济国家纷纷背离了斯密的传统——最常见的形式,对内是各种政策偏袒和工会管制,对外是各种贸易壁垒。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是:如果对斯密传统的背离竟然成为一种普遍而长久的状态,这难道不是“自然选择”或者“看不见的手”导致的自然结果吗?
当我们认真观察家庭购买行为的时候,会发现在越窄小,越封闭的市场上,买家对物美价廉的需求就越低。比如在一个小县城的熟人社会里,你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很多情感因素的左右:你从不去那家最物美价廉的米店买米,因为米店老板家的孩子欺负过你家孩子;你总是去一家质次价高的豆腐店买豆制品,因为你虽然心里不肯承认,但总有一种神秘力量驱策着你,让你很想多看老板娘一眼。没错,价值总是主观的。
然后,只要你数数看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你就会发现国际关系反而更像一个小县城或者小村镇里的熟人社会,尽管彼此缺乏熟人社会里的血缘纽带和亲密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密的以小喻大反而是在以大喻小,而斯密在当年致力于推翻的重商主义,在今天依然是很多人心里最牢固的常识,而怎样的常识造就出怎样的价值意识。
当我们从熟人社会的社群关系来理解经济现象,《有闲阶级论》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这本书有两个没能说透却至关重要的道理,一是所谓价值,是高度主观的东西,二是所谓炫耀性消费,与其说依赖于稀缺的奢侈品,不如说依赖于那些怀着羡慕与忌妒的心情仰望炫耀者的人群,而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跻身于炫耀者的行列。人们会用各种手段来争夺社会位阶,不仅是人,群居动物莫不如此。
也许越是没用却昂贵的东西才越能展现人的价值。
本文源自头条号:逸趣读书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钻石知识大全
钻石入门不得不说的就是4C标准,虽然很枯燥但是这是教你如何选择钻石的唯一法则。 所谓4C就是重量carat、车工cu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 也就是说4C标准直接能决定钻石的价值。在每个参数确定时,钻石的价值被决定了。 4C篇之重量carat 重量是4C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70799.cn/?id=1167
- 转载请注明: 钻石人生 于 99钻石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