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钻石头条 > 一颗被诅咒钻石引发的腥风血雨,十国覆灭、卅王陨落(完)
2020
07-21

一颗被诅咒钻石引发的腥风血雨,十国覆灭、卅王陨落(完)

预算三万以内,能入手一件钻石珠宝吗?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珠宝之家 欲望珠宝]试想给自己的第一件钻石珠宝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它一定是要经典的、百搭的,而且价格最好不要太昂贵……等等!是不是有人认为我在天方夜谭?但万能的珠宝圈里的确有这种钻石珠宝的存在,不仅造型经典,价格也几乎都在3万元以下,比如

本文系后现代说书人原创,专注于野史趣闻、宝藏秘辛、神鬼志异、奇闻异事,请尊重作者版权。

续上文:一颗被诅咒钻石引发的腥风血雨,十国覆灭、卅王陨落(三)

从印度到英国,“光明之山”的正式移交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11 回忆录:“光明之山”的英国历险记

亨利·劳伦斯

“光明之山”的正式移交由三名成员组成:亨利·劳伦斯爵士、他的弟弟约翰·劳伦斯,以及C.C.毛塞尔,在他们手中居然差点丢掉。另外两名成员将宝石的保管工作委托给约翰·劳伦斯,认为他是三人中最务实、最有商业头脑的人。然而他们被证明完全是错误的,因为钻石最接近丢失的时候就是在约翰·劳伦斯的监护下。他把装有钻石的小盒子放进上衣口袋里,在当天换衣服吃晚饭时,他把外套扔到一边,不再去想那颗宝石了。

大约六个星期后,达尔豪西传来消息说,女王已下令将“光明之山”号传送给她,亨利·劳伦斯在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会议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当亨利·劳伦斯平静地说,“马上去拿吧”,他的弟弟却回答说,“什么?一刹那间,约翰·劳伦斯想起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被吓坏了,就像他后来讲故事时描述自己的感受一样,他平静地对自己说:“好吧,这是我遇到过的最糟糕的麻烦了。”

但他的是如此镇定,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迹象“哦,是的,当然,我忘了,”他说,会议继续进行,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但心里有数的他瞅准机会溜回自己的私人寓所,叫了自己的老仆人来,对他说:“前些时候你在我背心口袋里有一个小盒子吗?”

那人回答说:“是的,主人,我找到了它,放在你的一个盒子里。”“拿过来,”劳伦斯回答说,这时老人走到一个锡盒子前,把小盒子从里面拿了出来。”“打开它,”劳伦斯说,“看看里面有什么。”

他焦急地看着老人把一叠又一叠的小破布脱了下来,当那颗珍贵的宝石出现时,他松了一口气。仆人似乎没有意识到他所珍藏的宝藏,他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主人,只有一点玻璃。”

光明之山被带回到会议现场,并立即展示给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他们随后准备将其送交女王。但首先它必须从拉合尔到孟买,当时这条危险的路线上挤满了强盗和流窜的逃犯,但在周全的护送下总算平安抵达了孟买,却在孟买被扣留了两个月,因为没有船。

想象一下,在混乱的19世纪中叶一个混乱的殖民地城市,对于护宝队来说,这两个月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100多年前的印度码头

还好中途没出什么差错,在1850年5月16日,达尔豪西终于等到机会,负责把钻石运出印度。搭载着“光明之山”的美狄亚号轮渡于4月6日从孟买驶离印度。它被缝进一条腰带,系在他的腰上,腰带的一端系上一根连着脖子的链条,昼夜不敢离身,HMS美狄亚号的航程是危险的,有两次险些避免了灾难。

当该船抵达马达加斯加东海岸外的毛里求斯时,船上爆发霍乱,当地人拒绝向船员出售必要的物资,要求船只立即离开。当美狄亚号一动不动时,他们要求他们的总督开炮摧毁船只。离开毛里求斯几天后,美狄亚又面临新的危险,狂风持续了大约12个小时才消退。

最终,“美狄亚”号到达了英国普利茅斯,乘客和邮件都在那里卸下,但“光明之山”没有被转给朴茨茅斯的托运处。两名官员从那里把钻石带到东印度大厦,交给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随后这颗钻石被放在一个铁盒子里,盒子本身被放入一个快递箱中,存放在英国的财政部,并被严格保密。

维多利亚女王最早将“光明之山”当作胸针

1850年7月3日,东印度公司副主席在白金汉宫将它交给了女王。除了引起宝石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争论之外,“光明之山”到达英国的同时,还有一些人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知道钻石上有迷信的诅咒。

不幸的是,当时也确实有一名英国第10骠骑兵的退休军官失去理智,袭击了维多利亚女王时,这些人很早就想找机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一些人很快就把责任归咎于达尔豪西,他在1850年9月1日的一封信中同样迅速地作出了答复:

“我昨天收到你7月16日的来信。在英格兰发生的几件令人伤心或不愉快的事,我以前都提到过,他们太可悲了,不能提到你。你还说,你知道这场灾难就在我的门前,因为我已经送了一个总是给它的拥有者带来不幸的钻石。

无论是谁,你从谁那里听到这句话……他在历史和传统上都相当蹩脚……至于传统,当被夺走的沙赫·舒贾后来被兰吉特·辛格的问到,光明之山的价值是什么?他回答到,财富的价值就是好运,因为拥有财富的人比所有的敌人都优越。”

海德公园展览

当一场展览在海德公园举行时,公众有机会去参观“光明之山”,那场盛会被人围得水泄不通。《泰晤士报》曾报道:“科伊诺尔目前是这次展览的雄狮,一种神秘的兴趣似乎附在它身上,现场已经采取了这么多的防范措施,但安检还是困难重重,因为人数太多了,而且在入口两端的警察很难抑制挣扎和不耐烦的人群。

昨天几个小时来,排队入场的人从来下于几百人,然而,钻石终究不能满足伦敦人的审美。无论是由于切割不完美,或是光线难以有利地放射,或是石头本身就很呆板,很少有人能捕捉到它在特定角度反射的任何灿烂光辉。”

伦敦人失望了,他们普遍认为“光明之山”切得不好,它是玫瑰色的,但切割工艺过于粗糙,当然不会如同其他钻石那样闪闪发光。但它不应该在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予以展示,在印度人们常常把它放在一张铺着黑色天鹅绒布的桌子上,四周的深色让它熠熠生辉。

光之山原钻

另一个对“光明之山”缺乏闪耀而感到失望的人是阿尔伯特亲王,女王的配偶。他联系了大卫·布鲁斯特爵士,这位科学家主要以研究偏振光现象而闻名,以探讨如何最好地展现钻石。布鲁斯特在石头里发现了几个小洞内含物,在他看来,这是凝结气体膨胀力的结果。

他认为,再加上其他缺陷,如果不大幅减轻重量,会导致重新切割成为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伦敦国王学院的矿物学讲师也接受了咨询。他们撰写报告承认提议的重新切割会对这块石头产生改善,但同时他们表示担心,任何切割都可能危及其完整性。

最后,他们决定征求实际经验丰富的钻石切割师的意见,因此,皇冠珠宝商加里德奉命调研做出报告。他们选择了阿姆斯特丹的资深切割师科斯特,嘉拉德的店里很快安装了一台小型蒸汽机,而科斯特、沃赞格和费德尔三位珠宝大师,都被邀请到伦敦共同进行钻石的切割。

1852年7月17日,星期五下午,阿尔伯特亲王骑着他最喜欢的灰马来到潘顿街的嘉拉德家,“光明之山”被嵌在铅中进行切割作业。大师们把宝石放在石板上,以一个几乎无法估量的速度旋转水平轮,通过摩擦消除掉钻石暴露的角度,新切割的第一个面就完成了。

维多利亚女皇和阿尔伯特亲王

科伊诺尔的重现用了38天,花费了8000英镑。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椭圆形的辉煌,重108.93克拉,这意味着重量减轻了不到43%。毫无疑问,如此大幅度的重量缩水,令许多人感到失望,尤其是阿尔伯特亲王,他在此事上毫不含糊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位权威人士写道,由于这块石头呈扁平的椭圆形,女王顾问选择的形状“造成了最大可能的浪费”,并补充说,科斯特本人更倾向于采用滴状。

当时媒体也有评论说,“光明之山”的重现揭示了一个痛苦的事实,即钻石切割艺术在英国已经绝迹,而即使是来自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切割工也失去了很多技巧。

光明之山的重新切割

新的“光明之山”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形状,拥有常规的33个切面,比普通的25个多了8个面,小面总数达到66。还有一些著名的钻石也是星光璀璨的形状:如蒂凡尼黄钻、红十字会钻石、南非之星钻石和维特尔斯巴赫钻石等等。

然而,人们对“光明之山”会给它的主人带来的坏运气的担忧却没有平息下来,最终导致达尔豪西就钻石的主题写了他最长的一封信。1858年1月7日,他在从马耳他回国的路上写道:“你提到的谣言,我前些年在一份英文报纸上看到过,但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

这不仅与事实相反,而且也与当地人的说法相悖。“光明之山”是否给伟大的阿克巴带来了厄运,他从戈尔康达那里得到了厄运,还是给了自己的儿子或孙子?或者是奥朗则布?当这一个种族的皇帝倒台时,不是因为光明之山的厄运,而是因为他们软弱的手段。

对光之山的各种描绘

光明之山是否给纳迪尔沙带来了厄运?他生前和去世时是当时最伟大的东方征服者。还是艾哈迈德·沙赫·多拉尼?他在纳迪尔死后得到了机会,并建立了阿富汗帝国或者说,这是不是给兰吉特·辛格带来了厄运?他从从一个每月20卢比的农民,变成了旁遮普的王公,左右着印度最强大的势力,仅次于英国。

现在来看看它的前主人持有它的估值。当兰吉特·辛格从沙赫·绍贾手中夺走了它,他非常急于弄清它的真正价值。他派人去了乌姆里瑟的商人那里,但他们说,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估算。

他把它寄给了昭嘉的妻子贝贡·沙阿。她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强壮的人拿着五块石头,一块东,一块西,一块北,一块南,最后一块扔在空中,如果这些地方之间的空间都是黄金和宝石,那不就等于科伊诺尔的价值了。”

还有一位老人的回答是:‘光明之山’的价值在于,无论谁拥有它,都能战胜所有的敌人。”事实就是如此。对于少数失去它的人来说,‘光明之山’是不幸的。对于历朝历代的帝王、征服者和统治者来说,它一直是胜利和帝国的象征。

当然,自从女王戴上它以后,再也没有比这更贵重的了,现在……不过,如果女王陛下认为这会给她带来厄运,就让她把它还给我吧。我会把它和它的厄运当作猜测。”

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把科伊诺尔归还给达尔豪西。然而,1858年,维多利亚女王为“光明之山”订购了一枚新的帝王戒指,并于次年交付。然后在1911年,加勒兹制作了一顶皇冠,由玛丽王后在加冕典礼上戴着它:它只含有钻石,其中就包括“光明之山”。

玛丽王后的冠冕

价值十亿,218.08克拉的钻石赌王竟然送她?怪不得不和三太抢家产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管身家大小,男女之间总是喜欢用钻戒定情。而赌王何鸿燊和普通人家,相差的只不过是钻石的大小。 那一年,何鸿燊亲手把这颗“何鸿燊之星”送给了四太梁安琪,并笑称“这么多珠宝当中,这一颗太太永远不会拒绝。”这一行为无疑

1937年,这颗钻石被转移到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太后的皇冠上,皇冠前面的马耳他十字架上刻着“Koh-I-Noor”。

尽管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它“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但实际上英国统治者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把它作为日常饰品。

在20世纪,围绕“光明之山”还有进一步的争议,即它的合法所有权问题。1947年,印度政府要求归还光明之山,伊丽莎白二世在1953年加冕时,这一请求再次被提出。但真正的战斗爆发于1976年,当时巴基斯坦总理祖尔菲卡尔·阿里·布托在给英国首相詹姆斯·卡拉汉的信中正式提出了将钻石归还巴基斯坦的要求。

英国的殖民统治

这些被拒绝了,当时英国政府的观点是,钻石的历史是如此混乱,英国却有一个明确的名称,因为这枚钻石不是在战争中被没收的,而是正式呈交的——这个声明是对19世纪事件的一种强词夺理的解释。

因为被移交的“光明之山”是不平等条约《拉合尔条约》的条款之一,在这件事上他们没有太多选择。巴基斯坦对“光明之山”的主权要求遭到印度的质疑,印度再次正式要求恢复该国。但不久之后,德黑兰的一家报纸主张宝石应该归还伊朗。

签订《拉合尔条约》

英国媒体和新闻界持续的辩论着这个话题。有的人写道,如果要归还“光明之山”,那么大理石雕像必须归还给希腊或埃尔金勋爵,马恩岛归德尔比勋爵,海峡群岛归法国所有——他不确定怀特岛属于谁,但确信与不列颠群岛本身会有长期而激烈的争端。另一个人提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宝石分割开来!!??

曾在1939年至1945年期间担任驻印度外交大臣的英国官员奥拉夫·卡罗爵士,一给泰晤士报去了一封信被西方人视为权威,他指出,“光明之山”在德里被莫卧儿占有213年,在坎大哈和喀布尔被阿富汗人占有66年,(写信时)在英国拥有127年。他说,确实,当英国人获得它时,它是在拉合尔(现在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但其他和以前的索赔人也存在。德里的苏丹是土耳其人,当石头落入英国人手中时,拉合尔的统治者是锡克教徒。最后,他说,他觉得“返回”一词几乎不适用。

从历史上看,很难对各种主张的有效性作出判断。从宝石学的角度来看,印度的开采权肯定是最有效的,因为“光明之山”就是在那个国家开采的。然而,印度对钻石的要求被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否定了,他说:“钻石是给皇帝的,印度不需要皇帝。”

到目前为止,英国仍然保留着钻石的所有权,它的最后一次露面是在2002年,躺在王太后的棺材上,不管是否有人要求归还这些雕像和钻石,目前看来,这颗钻石不太可能很快离开英国的皇冠。

光之山至今未英国皇室所有

12 第十滴血:慈禧口含珠与满清的灭亡

按理说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归属,但它的故事在扑朔迷离中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莫卧儿大帝金刚石

在这个版本中,这颗钻石被称作国英(中国之星),在清代乾隆盛世时期来到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帝国,被当做夜明珠传承下去。传说,奥朗则布于 1658年在争夺王位的残杀中获胜,继承了沙·贾汗国王的王位.在登基加冕时才发现,之前雇请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博尔乔加工的莫卧儿大帝金刚石由原先称重 787.50克拉变成了只有 280克拉了。

有学者认为,原来向莫卧儿王朝献宝的戈尔康达首席大臣兼钻石商人米尔·朱姆拉成功地设计了一个掉包计,而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博尔乔则在其中扮演了苦肉计的角色。史籍中记载奥朗则布痛打了博尔乔500皮鞭,并处罚其全部个人财产(1万卢比)。

然而,那不翼而飞的500克拉边角料,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漏洞。由此得出结论,统治中国长达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一样,非大颗粒的金刚石原石莫属,极可能就是被掉包的“莫卧儿大帝金刚石”。

乾隆邀请阿富汗使臣观看阅兵

夜明珠

不管怎样,这个双簧计的成功扮演,使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又回到了朱姆拉的手中,从此摄于皇权而不得不隐姓埋名流入民间,并在一个世纪之后通过阿富汗到中国的朝贡,最终流入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 乾隆时期的中国宫廷。

乾隆的稀世奇珍太多,加之古代中国也并无热爱钻石的习俗,把所以随手将这枚西域进贡的无价之宝抛诸脑后,然而自乾隆以后,清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传到光绪时,皇权竟然让后宫给架空了。

慈禧是宝石的狂热爱好者,压箱底的金刚石被翻出来后让老佛爷爱不释手,连死后都要含珠不朽。传说这颗夜明珠在夜间离人百步之内能看得到对方的发梢,很是神奇。

崇尚奢华的慈禧太后

影视剧中的孙殿英挖掘清东陵

没想到1928年清朝灭亡后,藏宝丰硕的乾隆皇帝陵与藏有国英(中国之星)的慈禧太后清东陵均遭孙殿英洗劫,因为挖掘清东陵,清朝遗老们四处告状,希望民国政府惩罚孙殿英,大发横财的孙殿英未免责罚于是四处散财,这颗夜明珠就被他委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进而被蒋介石转送给他的夫人宋美龄。

由于孙殿英出手豪阔,所以他盗墓的事儿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在法庭上孙殿英还慷慨激昂的狡辩自己挖坟是爱国行为:先祖曾被蛮夷虐待凌辱,是故托梦与我,让我一雪前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法庭上下先是一片哗然,俄尔,竟有一片叫好声音。

话说宋美龄嫌弃这颗珠子被死人含过,于是将之镶在自己最喜欢的鞋子上。她为了战争筹款,常去美国奔波。有一天她穿着镶夜明珠的鞋子参加一个舞会,舞会进行了一半停电了,这时她鞋上的夜明珠忽然大放光芒,照的整个屋子雪亮,让美国佬都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于是宋美龄将计就计,将夜明珠进行了公开拍卖,买主是美国首富约翰·洛克菲勒,收藏至今。

漫画中的洛克菲勒形象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莫卧儿大帝金刚石”的数个"化身"中,留下了许多关于被诅咒的传说,但也许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言:宝石之所以被视为“被诅咒”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被获取的途径,“当强权者从弱者手中夺走东西时,弱者除了诅咒强权者之外就再也别无他法了。“人们曾经认为,只要谁拥有这颗钻石,谁就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历史的兴衰在这颗传奇钻石那些光芒闪耀的切面中映照出无数个故事。

关于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光明之山、光明之海、沙赫等钻石的来历各家学说纷纭,至今仍是一团乱麻,本文在梳理时参考了大量史料,窃以为各家考证都依然存在很多疑问有待破解,但本文核心要义在于通过阐述这个奇幻的故事,在于历史戏剧性的重重迷雾中,回顾十五世纪以来欧亚几个相关国家的兴衰。

这就是莫卧儿大帝金刚石的故事,历尽王室刀光剑影、政权更迭的沧桑历史, 那些希望借着它的至尊无上身价和永恒不朽特质而流 芳永世的君主们,却随历史一起大江东流浪淘尽了 , 唯有这颗神秘的钻石依然与世长存。

查看前篇请关注@后现代说书人,持续为你更新更多历史传说故事,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文|说书君 图片|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王春云.慈禧太后嘴中随葬夜明珠的科学研究——材质、命名与来源.珠宝科技[J].2004.5

黄景路.不寻常的亮点:古今印度钻石业(一)古之钻石:胜利光辉.多乐美钻石专栏

李惠萍.沙赫与光明之山.金属世界[J].1999.4

钻石与印度[J].《西部资源》2012年6期

巴布尔.《巴布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97

埃德温· 史特勒(Edwin Streeter).《世界大钻石》

让·巴蒂斯特· 塔韦尼尔(Jean Baptiste Tavernier).《印度游记》

相京.孙殿英诡辩东陵盗墓.《文史天地》 2008年07期

百度词条、维基百科等相关内容。

#珠宝##历史上的趣事##历史趣聊##历史冷知识#

本文源自头条号:后现代说书人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印度新娘流行戴钻石口罩,不只是为了炫富

文 | 王安忆 印度新冠确诊累计病例已超过100万例,日新增病例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与此同时,黄金口罩和钻石口罩却成为印度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 价值28.9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7万元)的黄金口罩,让印度浦那商人库拉德成为网红,黄金口罩在印度富人阶层风靡一

作者:钻石人生
钻石人生